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20年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作者 : 时间 : 2023-03-312020年度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在学校党委和三亚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三亚市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与校学生工作处、团委的通力合作,秉承助人自助的工作原则,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遵循真诚、保密、接纳和尊重的工作伦理,以专业的精神和方法,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本年度完成的工作任务
截止2020年12月,共完成了以下工作任务。
(一)抗疫期间的心理援助工作。
在今年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在校师生和社会民众的心理援助工作。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民族学院和校团委,根据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特点,成立由23名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校园心理社会服务团队”。从2020年1月30日开始,一直战斗在防疫心理援助的第一线,为热海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1. 配合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心理热线服务。
每天安排专业教师和学生志愿者于9:00-12:00,15:00-18:00到岗值班。一方面值守心理援助热线电话,一方面追踪一对一网络咨询平台。发现有新入微信群或QQ群的人员,能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判断求助类型并转介值班专业教师。利用清华大学心理系以及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的线上培训,为 “校园心理社会服务团队”的成员进行了热线电话心理援助的技术和伦理培训,聘请具有国家注册心理师资质的老师对热线电话咨询进行督导。
2.点面结合,做好抗击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服务。
一是制作了心理援助热线海报、疫情期间心理防护知识海报,张贴在宿舍楼,为留校学生派发关于防疫知识及心理防护的宣传单。与此同时,心理中心专职教师通过留校学生的微信群推送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防控知识、疫情防控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应对方法等文章32篇,为学生正确认知疫情、做好身心应对提供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学工(部)处、团委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相关文章15篇,通过心理中心的朋辈转发这些文章至朋友圈及班级群。
二是与党团服务站志愿者、学生工作处的教师一起为留校学生定期推送轻松明快的音乐、广播操、韵律操,心理防护资讯,鼓励学生有规律地安排一日生活、适度地运动放松。同时关注在校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监控群内舆情;通过温馨提示,教会大家在特殊阶段、特殊环境、特殊生活状况下,管理好情绪、保持好交往边界,预防学生出现适应性不良反应。
三是不定期走访学生宿舍,及时了解留校学生的心理状况,逐个告知我校开通的心理支持热线。
四是依靠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心理专职教育与以往重点关注的学生建立微信联系,关注其在疫情期间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鼓励他们的积极行为,巩固良好的咨询关系。
截止7月2日,累计通过网络(微信和QQ)为53位学生进行了心理服务。截止7月11日,中心三位老师共接到120人次本校学生电话和当面求助。参与了三亚天涯区碧海蓝天小区的社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中心的环境与设备的升级改造工作。
截止9月初,已完成了8间功能室建设和环境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大学生心理中心,宁静简约,功能完备,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缓解压力的理想去处,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参观和体验。目前中心设有心理发展辅导室(4间),其中1间兼放松室、1间兼宣泄室、1间兼沙盘室、1间兼催眠室。另有会商室1间、团辅工作室1间、预约接待室1间。2间心理发展辅导室安装有单侧视幕,可用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观摩及中心专兼职教师的朋辈督导。
新购置了可以进行压力测评、紧张放松、躯体运动、情绪宣泄的设备。具体包括智能反馈放松训练系统(HRV)、智能互动宣泄仪、宣泄人、团体辅导用具和沙盘。
当前中心的环境升级改造工作已接受学校后勤处、国资处验收,达到预期要求。从当前海南高校心理教育中心的环境和硬件建设来看,我校心理中心改造后的工作环境条件居于海南高校的前端水平。
(三)面向师生的心理服务工作
1.教职工的心理服务
(1)心理评估:与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合作,使用该中心的心理测评软件,动员全校75位教职工(主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了心理评估。本次评估使用了两套量表:职业适应量表和整体幸福感量表。被测评者能查自己的测评结果并决定是否预约心理咨询,尽管截止目前只有1位教师接受了心理疏导,但测评过程本身就会给教师提供心理状态的反馈,激发教师的心理卫生意识。
(2)心理讲座和素质拓展: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提高直接从事学生工作的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心理委员和寝室长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能力,以及对精神类疾病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具有现实紧迫性。为此,我校心理教育中心与学生工作(部)处联合,专门针对校内学生工作者队伍,组织了线上+线下+素质拓展的综合培训。培训时间为11月29日-12月19日。具体包括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共16学时),观看国内一流高校的心理专家的直播课程和录播课程,参加主题研讨,撰写1500字的心得体会;此外,参加线下学习(共6学时),邀请海南省安宁医院防治科姚乾坤医生,三亚市精神卫生中心吴双和陈映亮医生,讲解常见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和治疗措施等;另外,参加1天的素质拓展活动,通过活动体验、游戏挑战和反思感悟,帮助学生工作者队伍释放压力、感悟生活,为他们赋能。目前已经完成了后面两项学习任务,网络学习还在进行。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和精神疾病应对的系列培训,参训者反映收获很多,能够更加规范地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更及时识别学生的精神状况,知道如何有效帮助学生。
(3)低龄儿童和老人的绘画分析和治疗:4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参加过儿童绘画分析培训)共完成100名儿童的绘画分析。在教师村和学校附近幼儿园,抽取4-9岁的儿童,说明指导语之后,在安静的环境下完成自由画。其中,83名儿童由教师按照一定标准抽选,大多在集体活动中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经过儿童自己解读和专业人员的分析,发现儿童存有的恐惧、焦虑、敌对等负面情绪,识别可能存在的心智障碍,向家长提出了教育建议。
2.面向学生的心理服务
(1)高危学生的心理评估:已完成全校新入学学生(4951人)的心理普测。采用教育部心理测评网络平台进行SCL-90量表的测评,另外还进行了线下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共3058人)。通过测评,发现一、二类问题学生公1261人(一类学生594人)。一类学生包括两个指标,第一出现过幻觉和妄想的,第二存在自杀的想法或实施过自杀行为的。二类学生主要指存在中度以上负面情绪者。目前各二级学院的书记和辅导员正在对这594名学生通过面谈进行心理危机评估。相对严重的学生,转介到心理教育中心进行第二轮面谈筛查,此项工作正在利用业余进行。
(2)个别心理咨询:本年度上学期中心有三名专职咨询师,下学期有5名专职咨询师。专职咨询师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接待师生的心理求助,提供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自2020年2月20日至2020年12月15日,中心共接待师生来访350人次,其中,重点关注学生45人次,转介医院22人。从求助者身份和数量看,有五个新变化。其一是有教师前来求助,做心理疏导;其二是2020级新生求助主动,占比较高;其三是宿舍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困扰更加突出;其四2-3年级学生中有既往病史者的问题仍较为突出,需长程咨询;其五男生求助者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
(3)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结合我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心协朋辈以及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邀请北大青鸟专业素质拓展公司,为不同群体策划了针对性的素质拓展方案。在11月7日-8日上下午,共开展了四场素质拓展训练(面向研究生、留学生、心协朋辈、重点关注学生以及心理委员)。素质拓展活动的主题为“开创大学的黄金时代”,通过项目体验,分享如何明确目标、建立信任、承担责任、激发潜能、团队熔炼、面对挑战等,训练同学们的高效执行为和拼搏精神,学会合作。
(4)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2020级新生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经完成了16场入学心理教育,主题包括“我的大学,我做主”、“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大学生如何处理宿舍关系”等,参与人数达3025人。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传播了心理健康维护的基本知识,而且介绍了主要应对方法,还广泛宣传了求助渠道信息。讲座后,新生前来预约咨询的人数明显增加。说明经过心理教育,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心理疏导,并能主动求助。
(5)重点关注学生的追踪服务:与往年一样,中心每学期集中进行一次重点关注学生排查,学期中间动态调整重点学生名单。排查途径包括:从来访者中进行排查,二级学院上报后由中心教师面谈排查。截止2019年11月27日,中心追踪服务的对象为16名重点关注学生。截止2020年7月1日,中心追踪服务的重点学生有41人。截止2020年10月24日,中心追踪服务的重点学生有22人。截止2020年12月21日,两校区连续追踪服务重点学生共45人次,转介到精神专科医院诊治共22人;心理危机干预13起(其中五指山校区共3起)。宿舍关系进行集体调整2次,对参与群体性打架事件的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对学院上报自伤学生进行心理疏导2次,对因考试作弊被抓引发心理应激反应学生开展心理疏导1次。由于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态排查和及时跟进,本年度没有出现学生自杀成功等极端危机事件。
(四)开展专题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今年上半年组织了5.25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下半年组织了10月1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和12月1日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专题活动的主要发起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各二级学院学工办和团委积极踊跃参与。既有面向全校学生的宣传性、体验性活动,也有面向各学院学生的趣味性活动。通过二级学院强有力的动员和学生的全员参与,各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各学院的活动总结中发现,学院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各项活动;活动主题也与疫情防控需要紧密结合,在特殊时期发挥了各项活动在情绪疏导和适应性提升方面的作用。
二、尚待完成的工作
(一)教师和特殊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下一步拟围绕学生存在的宿舍关系冲突、游戏依赖、学业拖延和考试焦虑,开展针对性心理体验和素质拓展活动。计划以宿舍为单位,以网络游戏成瘾者、学业预警学生、附中初三高三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矫治活动。设计包括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和活动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帮扶方案,预防和干预宿舍关系冲突、网络游戏依赖和学业拖延现象。
(二)组织工作者交流会:拟在十二月中下旬,联合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组织承担2020年三亚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任务的三家社会机构,围绕工作模式、服务方式、效果提升和后续工作等进行交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为下一周期此项工作的递进式开展做好准备。
(三)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及督导:受疫情影响,前期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督导相对滞后。目前有2位教师离岛参加专业技术培训,5位咨询师赴海口参加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委会的学术年会。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和线下讲座。还需要有计划地选送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参加适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接受专家督导,提高业务水平,促进咨询师个人成长。
三、工作经验与需改进之处
(一)工作经验
1.做好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需要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需要一支数量足够、专业互补、有奉献精神的专业队伍。
2.学校的心理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需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工作格局,还需要培养一支业务熟练的工作者队伍。
3.心理咨询中心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心理疏导的重要资源,应发挥好其心理疗愈的作用,彰显心理咨询工作的柔和性和人情味。
4.心理讲座与活动体验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更符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
(二)需改进之处
1. 尚未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主题的师生心理服务工作模式,亟需构建符合社会心理工作要求的、特色鲜明的高校心理服务体系。
2.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面向师生的社会心理服务的创新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
二零二一年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