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宣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活动宣传>活动宣传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技术培训大会:理论、实践与医校协同新探索

作者 : 时间 : 2025-04-21

  2025年4月17日14,由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以下简称“心协”)主办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技术培训大会”四号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大会特邀资深心理健康专家金宏章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全国多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与,旨在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与互动研讨,提升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化水平。 

  一、开幕致辞:学术交流与地域文化融合会议伊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心理中心宋老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宋老师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及心理中心发展概况,并推荐参会者在课余时间体验三亚自然人文景观,提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典故,建议前往南山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致辞最后,宋老师预祝全体学员在两天半的培训中收获知识与友谊。


 

  


  

  二、理论构建与案例解析:危机干预的全流程实践金宏章教授以“理论-案例-实操”为主线展开培训。他通过PPT系统阐述了危机干预的理论框架,包括危机评估模型、干预策略及伦理规范,并结合学业压力导致心理危机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案例详细呈现了从危机苗头识别、动态监测、多学科协作干预到后续跟踪的全过程,直观展示了危机干预的“预警-响应-恢复”三阶段操作要点,为参会者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三、医校协同:专业性与伦理性的双重考量针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医校合作”议题,金宏章教授提出“必要性-风险性-治理路径”三维分析框架。他指出,尽管学校心理教师具备初步识别能力,但抑郁症等隐蔽性心理障碍需专业医疗机构介入,以避免危机升级。然而,医校合作需警惕“医疗化异化”风险:若以创收或指标为导向,可能导致过度医疗(如滥用药物)或标签化误诊(如将普通情绪问题归为精神障碍)。为此,他建议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确保合作以“学生健康本位”为核心目标。


 

  


  

  四、催眠治疗:科学边界与操作规范针对催眠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争议,金宏章教授从科学心理学视角阐释其作用机制。他强调,催眠是一种“神经可塑性调节技术”,在特定情境下可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挖掘潜在心理冲突,从而辅助危机干预。然而,催眠治疗需严格遵循“资质准入-伦理审查-效果评估”操作规范,仅限经专业培训的心理治疗师实施,以规避伦理风险。 

  五、互动研讨:实践难题与解决方案在提问环节,参会者围绕“医校协同机制优化”“危机干预中的伦理困境”“非自杀性自伤(NSSI)干预策略”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金宏章教授结合“双相情感障碍早期识别”“家庭系统干预”等前沿实践,提出“分级诊疗-动态评估-多模态干预”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参会者提供了操作性建议。


 

  


 

  六、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构建高校心理健康防护网本次培训通过“理论-实践-政策”三位一体的研讨框架,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前沿理论讲授、典型案例剖析与医校协同机制探讨,不仅深化了参会者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解,更为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相关单位将持续推进“医校协同-师资培训-技术迭代”三维联动机制,为筑牢大学生心理健康防线贡献专业力量。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酒石化分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协办: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