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宣传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活动宣传>活动宣传

第十六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聚焦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前沿议题

作者 : 时间 : 2025-04-21

  2025418日下午,第十六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于我校3号教学楼204教室成功举办。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心理健康领域权威专家、资深学者及一线实践工作者,围绕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机制,尤其是自杀干预策略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一、法律框架与行政效能:心理健康服务的制度保障与会专家系统阐释了《精神卫生法》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立法指引价值,强调其作为心理健康服务规范体系的基石作用。会议指出,高校心理中心主任需强化行政领导力,通过资源整合与跨部门协作机制优化,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效能。同时,提出构建师生协同服务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心理调研、朋辈辅导等实践,形成专业引领-学生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


 


 

  二、媒体责任与传播伦理:心理健康信息的科学表达针对媒体在心理健康宣传中的角色,专家建议遵循去绝对化传播原则,倡导以多维度、实证性话语体系替代片面化表述,避免因信息偏差引发社会恐慌。会议强调,客观、平衡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是引导公众理性认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路径。 

  三、实践创新与案例分析: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本土化探索陕西理工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黄存良分享了重点心理问题学生专班帮扶体系构建经验。该体系通过专业-管理-支持三方协同,为心理危机学生定制个性化干预方案,涵盖定期心理辅导、学业支持与生活关怀等模块,为同类高校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姚尧副教授以校内自杀危机干预案例为蓝本,系统梳理了危机识别-紧急响应-后续跟踪全流程干预机制,强调家校协同、专业介入与持续关怀的闭环管理对危机化解的重要性。 



    

    

    

  四、跨领域融合与机制创新:心理健康干预的拓展路径会议创新性提出汤普森儿童催眠治疗理论在幼师培训中的应用议题,将心理干预技术延伸至学前教育领域。通过理论阐释+实操演练模式,参会者亲身体验催眠技术在心理干预中的操作流程与作用机制。此外,针对高校班级心理预警机制,会议倡导设立班级心理负责人岗位,通过案例分析论证其在心理危机早期识别中的关键作用,为构建校园心理安全网提供新思路。


 

  


 

  五、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升级本次大会通过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研讨框架,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前沿理论探讨、典型案例解析与创新机制分享,不仅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引,更为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注入了新动能,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酒石化分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协办: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相关附件: